“公共利益关乎的不是抽象的概念。杯中的清水、壶中的白酒、乘坐的网约车、口中的外卖、脚下的土地、呼吸的空气……每一处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监督。而我们志愿者,则是这条防线中不可或缺的‘眼睛’和‘桥梁’。”“益心为公”志愿者蔡敏律师动情地说。
3月19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检察院举办第30次检察开放日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培训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40余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特约检察员齐聚一堂,共话以更高质效公益诉讼履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点食药环资领域案件“四检合一”,科技赋能区域水环境治理,开展政治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专项监督行动,打造浅山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活动通报了2024年以来江北新区检察院“益心绘青绿”公益诉讼履职的亮眼成绩,介绍了今后重点工作方向。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全市开展规范网约车行业监管专项行动的起因为何?棚户区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怎么解决?讲述人通过《网约车下的暗流》《防患于未“燃”的检察答卷》2则办案故事,让“益心为公”志愿者、特约检察员们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紧抓民生痛点、推动行业合规的实践价值。公益诉讼案件究竟要怎么取证?公益诉讼检察官以安全生产领域案件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介绍讲解取证技巧和线索提报路径,让”益心为公”志愿者们快速掌握公益诉讼案件证据收集方式。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标识性概念、原创性成果。十年来,随着实践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守护美好生活的路上益路同心、一路同行。志愿者代表结合参与公益巡查、听证评议等办案环节,分享自己亲身守护公共利益的经验感悟。
“我提报了2次公益线索,参加了6次检察听证会,当和听证员、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人民监督员以及检察官坐在一起评估案件时,我明白了‘共治共享’的真谛:公共利益属于每个人,也需要每个人都来捍卫。”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在‘益心为公’平台上,我实现了个人参与社会共同治理的美好愿景。”
“一条留言、一张照片,都可能成为守护公共利益的起点;一条公益普法视频的转发、一次普法案例的宣传,都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保护中来……”
让公共利益不再“沉默”,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江北新区检察院分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先昂表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离不开“益心为公”志愿者、特约检察员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江北新区检察院将依托“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持续细化实化志愿者服务联络工作,全力打造“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模式。期待志愿者们继续弘扬益心为公、天下为公的情怀,化身江北新区公共利益保护的“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与检察机关一道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共同绘就公益保护“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