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消费者,小心“足金”变成“金包银”!
2025-03-24 09:29:00  来源: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检察院

  按照“国际金价+加工费”的价格买纯金首饰,却只收到“金包银”的假货?网络消费权益如何维护?

  网购假黄金:

  2024年7月,王先生想为妻子买一个黄金戒指作为七夕礼物,由于自己平时也没时间出去逛街,便在一家名为“XX黄金”的淘宝店铺里,选购了一款重量1.8g、标注“足金999”的桔梗花型黄金戒指。然而几天后收到快递的王先生却发现,自己收到的戒指重量很轻,不像是分量很足的黄金。“包装盒里有相应的黄金证书,我就相信了,没多想。”

  同一时期,季女士也以每克570元在另一家淘宝店铺里购买了“足金999”戒指。她选购戒指的店铺有着“月销超6千件宝贝”“半年超6千好评”的店铺人气,商品页面除了细节满满的产品展示图,戒指设计理念、产品参数、质检证书、保养提示等等一样不落。在她看来,“这家店承诺七天无理由退货,评价也都说他们去复检了、说黄金是真的。”

  然而2位消费者没想到的是,自己“真金白银”花钱买到手的戒指,居然是来自同一团伙销售的“金包银”假货。

  坐拥13家“金铺”:

  2024年8月,警方将以廉价的“金包银”首饰冒充纯金首饰骗取被害人财物的犯罪嫌疑人林某、郑某等人抓获归案。2024年11月,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同年12月,南京江北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林某、郑某等人提起公诉。

  经审查查明,2024年5月至8月,被告人林某、郑某等人共谋,共同租赁房屋、招募员工并开设淘宝店铺,以廉价的“金包银”首饰冒充纯金首饰骗取被害人财物,诈骗金额人民币4万余元。

  为了增加可信度,林某等人一方面直接购买他人三个钻石、或者皇冠等信誉等级较高的店铺,再将店铺名改为“某某黄金珠宝”等;另一方面利用假的鉴定证书刷单,评价晒图说“这是真的,很好看”“去金店验过了,是真的”等等,营造店铺火爆且黄金保真的假象。

  “我们卖的是假黄金,后期会有人来找售后,一个店铺开一段时间就关掉,就不用管售后了。”据统计,该团伙在淘宝平台上共有13家卖黄金首饰的店铺,对外宣传卖的都是“足金999”的黄金首饰,其实都是“金包银”的假货。

  2025年2月,法院判决林某、郑某等人犯诈骗罪,因被告人认罪认罚、全部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检察官提醒:

  以“金包银”材质首饰冒充纯金首饰进行售卖,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构成诈骗罪。“金包银”首饰质量仅凭肉眼难以分辨。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留存发票等凭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机构进行检验,并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编辑:江北新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