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教育整顿】有一种“心”叫做:以人民为中心(二)
2021-04-14 18:26:00  来源: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检察院

  法律是严肃的,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但人心都是肉长的,光有金石碰撞无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良法善治”。如何做到既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又能让人民群众由衷地赞一声“法治社会真好”?检察人要有智慧,更要有温度。

  法治,让黯淡人生重焕光彩

  2020年9月,江北新区检察院依法对李某涉嫌盗窃案作出不起诉决定。而在这仅仅30字的陈述背后,还有另一个故事……

  办理该案的检察官是第三检察部的袁丽丽,在某次讯问小李的过程中,她突然发现,小李穿的还是之前谈话时的同一身衣服,脚上的旧球鞋也有破损,便与他聊起了家庭状况。小李二十出头,母亲早年改嫁,因父亲患有精神病,自小跟着姑姑长大,没想到前几年姑姑也患上遗传性精神病,生活没有了固定经济来源,没有一技傍身的小李选择了盗窃。

  “年轻人只要开始学,什么时候都不算晚!”袁丽丽语重心长地劝说小李,鼓励他在回家后要学会一技之长,在得知小李没有回山东老家的路费时,袁丽丽主动为他买了火车票,还买了些水果让他路上带着吃。“我们办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办案不是要毁掉别人的一生,而是要让身处黯淡人生的年轻人焕发新的光彩。”袁丽丽说。

  法治,让精神脱贫走在前头

  在江北新区检察院办理的“12·17网络诈骗专案”中,有6名20岁左右的女孩引起了办案人员的关注。她们大多家境不好,初中或中专毕业后便早早出来打工,其间换过很多工作,案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就是冒充他人与不同的男性受害者聊天,以“爱情之名”行“诈骗之实”。据交代,这些女孩在案发前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但因为“确实需要钱”、“公司领导说没有事情”等理由,没有及时停手,最终身陷囹圄。

  贫困家庭的父母为了供子女读书,大多要双双外出打工,生活本身很不易,往往会忽视对子女精神和品质上的教育,而因为这些教育的缺失,又可能导致子女成年后误入歧途。

  “物质生活脱贫了,未来是否还要更加注重精神脱贫进度呢?”6名女孩悔恨的眼泪让办案人员心痛不已——“要让普法宣传深入人心、让普法教育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该院自3月5日开展“精准普法月月行”活动以来,已先后走进学校、街道、社区等开展法治宣讲8场,受教育人群覆盖中小学生、社区群众、乡村居民等4000余人。

  法治,只做分内事远远不够

  “检察官,我们厂里现在遇到了大难题!”2020年12月,江北新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的检察官李玉霞接到了某机械厂负责人的电话。

  这通电话源于她办理的一起涉嫌污染环境案,由于该机械厂涉嫌污染环境,案发后工厂内的所有设备、产品都被公安机关查封,然而此时即将年底,场内十余名工人的工资还未发放、社保还未缴纳,十多个家庭的生活即将遭受影响。

  “如果能把厂内已生产完工的车零部件及时销售出去,就能缓解资金难题。”得知该情况后,李玉霞第一时间针对企业负责人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经研究认为已完工的零部件不影响案件认定,也不存在二次污染环境的风险,可以发还。她将该情况向分管副检察长、检察长作了汇报,得到一致支持,随即与公安机关、行政机关沟通协商,确保在合法合规的情形下帮助解决工人工资的难题。

  12月27日,在属地社区书记的见证下,数十箱已完工的零部件全部发还,该厂顺利发放拖欠的职工工资,也促使公益损害赔偿金及时赔偿到位。法律得以严格执行,工厂得以维持,工人生活的燃眉之急得以解决,多方共赢正是检察智慧的集中体现。

  一个小伙子、六个姑娘、一家企业、十多个家庭未来会变得更好吗?这还要靠他们自己的辛勤耕耘。但有一群检察人默默地关注着他们,守护着他们。以人民为中心,携手共建更美好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虽任重道远,却是人心所向。

  编辑:江北新区检察院